中文 English

中文

English

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人民币及部分亚洲货币相对稳健

日期:2025-03-31 15:40:01     来源:华体会官网里尔赞助商

  3月28日,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《202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显示,2024年,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。经常账户顺差4239亿美元,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之比为2.2%,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。

  货物贸易保持较高顺差,出口商品结构优化,贸易伙伴更趋多元。服务贸易进出口表现良好,贸易逆差总体平稳。跨境旅行支出恢复至常态水平,跨境旅行收入和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较快增长。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逆差,主要是企业等主体充分的利用境内外市场和全球资源优化投资布局,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证券投资保持活跃。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新增909亿美元,来华债券投资净流入468亿美元。

  2024年末,我国对外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,对外负债接近7万亿美元,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6.1%和2.2%;对外净资产为3.3万亿美元,增长15.6%。

  《报告》指出,展望2025年,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加剧,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地理政治学局势错综复杂,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较高,全球经济平稳增长面临一定挑战。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全面扩大国内需求,稳定预期、激发活力,推动经济回升向好,国际收支稳健运行的内在基础依然坚实。

  经常账户是衡量一国内外部经济平衡状况更全面的指标。《报告》指出,评价一国经济对外失衡状况,只看货物贸易并不全面,要考虑服务贸易、投资收益等因素,国际比较中通常用经常账户作为衡量指标。

  从服务贸易看,发达国家将中低端产能向外转移后,更多资源投向高的附加价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旅行等消费性服务业,推动服务贸易顺差增加。“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处于全球高位,主要是我国人口基数大,近年来,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境外旅行需求增多。随着制造业发展,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逐步增长,由逆差转为顺差,竞争力有所提升。”《报告》指出。

  “从投资收益看,我国长期呈现逆差,这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紧密关联。”《报告》分析认为,近年来,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稳步增加,在我国总负债中的占比超过五成,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,外资在华投资获得稳定和较高的回报,相应的投资收益项目呈现逆差,而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等均为投资收益顺差国。考虑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,2024年,我国经常账户顺差较单纯的货物贸易顺差收窄45%。

  根据《报告》,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在全世界内处于正常水平,经济内外部平衡状况良好。近年来,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,内需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度提升,储蓄投资缺口逐步收窄。横向比较看,目前,全球有30多个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与GDP比值超过4%,2024年,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为2.2%,明显低于日本(4.8%)、德国(5.9%)等,我们国家的经济呈现内外部较好均衡。

  “总的来看,我国贸易顺差发展演变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、全球产业链布局、内外需变化高度相关,我们国家的经济内外部平衡状况保持稳固。”《报告》认为,未来,随着稳外贸、稳内需政策措施持续发力,我国出口和进口有望保持平稳发展,货物贸易和经常账户顺差将在合理区间保持基本稳定。

  当前,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更加多元,有力推动国际投资互利共赢。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3年末,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189个国家(地区),在全球超过80%的国家(地区)有直接投资。对美、欧盟、日、韩等传统投资伙伴国对外投资存量保持稳定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稳步增加。

  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,境内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市场,带动国内资本和技术输出,助推形成互利共赢、多元平衡、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,为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注入新动能。”《报告》显示,2023年,境外中资企业向所投资区域缴纳税金合计753亿美元,雇用外方员工257万人,占境外企业员工总数的60%。境外中资公司实现出售的收益3.5万亿美元,对外投资带动我国货物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868亿美元和863亿美元,较2022年分别增长7.2%和4.8%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,制造业加速布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。《报告》显示,近年来,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突出,2020年至2024年,新增资本金投资年均增速为15%,超过对外直接投资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,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新增资本金的比重由24%增长至35%。超过四分之三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增长,2024年具备传统优势的电气机械和器材、通用设备制造业新增资本金较2023年增长五成左右,有色金属冶炼、石油加工等制造业增长1倍左右。从投资规模看,汽车行业、计算机、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排在前两位。

  《报告》分析认为,2024年以来,国际外汇市场波动较大,在美元汇率变动影响下,非美货币普遍面临挑战但表现各异,人民币及部分亚洲货币相对稳健。

  “人民币及部分亚洲货币表现稳定。”《报告》显示,在国际汇市波动较大情况下,人民币、越南盾和印度卢比等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表现较为稳定。2024年,境内人民币汇率波幅为4.0%,2025年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.5%,年内波幅为1.5%。马来西亚推动半导体等相关产业升级,国内投资环境优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加,2024年,林吉特对美元升值2.7%,在新兴经济体货币中升值幅度最大。越南和印度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受益,经济稳步的增长较快,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,2024年,越南盾和印度卢比波幅分别为5.0%和3.6%。2025年以来,美元指数波动加大,人民币、越南盾、印度卢比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依然保持相对稳定。

  《报告》分析认为,经济稳步的增长、经贸联系和货币金融合作,有助于维护我国及周边地区货币稳定。IMF预估2024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稳步的增长5.2%,2025年增长5.1%,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,对亚洲货币汇率起到基础支撑作用。随着RCEP深入实施,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按美元计价,2024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增长7.8%,比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。2025年前两个月,中国与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2.8%。我国与东盟等四周的国家货币金融合作持续深化,本币使用从贸易向金融领域拓展。截至2024年末,中国—东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额超8000亿元,有助于增强外汇市场韧性。

官方微信